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党务公开 > 乌海

逐绿前行 书写生态文明“新答卷”

作者:   来源:乌海日报  
发布时间:2024-02-20  

分享到:

水绿相拥,大美乌海。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发展的战略擘画和深远考量,是内蒙古必须牢记的“国之大者”。近年来,我市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心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之大者”,始终把抓好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头等大事,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一体推进治企、治矿、治路、治车、治水、治气、治场等“七治”工作,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了乌海力量。

  铁腕治污

  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2023年,中心城区剔除沙尘超标天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3.3%,PM_2.5、PM_10和臭氧浓度创历史最优水平,黄河乌海段水质连续7年保持在II类……这组数据直观显示出我市空气质量步步向好,它的背后见证了我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我市牢牢牵住污染问题的牛鼻子,紧盯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强化追根溯源、分类施策、系统治理,先后制定出台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和7个子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细化了工作目标、完成时限、牵头部门,并组建工作专班,统筹推进、系统发力,确保各项工作压茬推进、有效落实。

  以“治企”为抓手,积极响应“双碳”战略,落实“双控”目标,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稳步推进焦化产业整合重组升级,严把企业准入关,着力打造现代煤化工、硅基新材料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精细化工、冶金建材、装备制造、现代能源、可降解材料5个超百亿级全产业链群,力促传统产业迭代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以“治矿”为抓手,建立矿山治理“双责双长制”,坚定不移推进矿权整合,狠抓矿区环境综合整治,高标准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强化生产作业扬尘智慧管控,排土场火点实现“动态清零”,最大限度降低扬尘污染。

  以“治路”“治车”为抓手,加强矿区园区公共道路养护,从严治理货运车辆超载、超高等违法行为,完成矿区道路两侧封闭管理,加快推广公转铁、散改集、油改电等绿色运输方式。

  以“治水”为抓手,全面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强化工业用水管控,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行水资源预算管理,加强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全力打造深度节水型城市。

  以“治气”为抓手,突出抓好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治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库区扬尘污染整治等专项治理,推进冬季清洁供暖,建成大气污染精细化监管系统,形成“空天地一体”大气监测体系,实现对异常排污行为的全面感知、精准定位、实时告警、快速管控。

  以“治场”为抓手,严禁各类物料露天堆放,清理“小散乱污”、非法配煤场87户,全面启动综合性煤炭产业园建设,推动煤炭洗选企业生产规范化…… 在矿区,曾经的“生态短板”变为“生态样板”;各企业加大绿色转型力度,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绿色交通体系逐步完善,低碳出行成为新风尚;路域环境明显改善,路容路貌颜值更高;蓝天白云成为城市名片,城市绿量不断增加;传统行业焕发新活力,矿区、农区面貌焕然一新……“七治”工作的同步发力,使我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如今的乌海,生态保护步履铿锵,生态文明建设一路奋进,发展底色绿意渐浓。

  “绿进沙退” 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我市地处三大沙漠沙地交汇处,曾经荒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达60%。1976年建市初期,我市森林面积只有533.3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0.38%。

  面对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了生存发展,一代代乌海人以其坚韧的品质几十年如一日,向沙海宣战,与风沙抗争。

  从建市初期,我市便开始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陆续启动实施了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京藏高速公路、海勃湾区东山、乌达区西山、海南区环城绿化、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西岸防护林等一大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

  经过半个世纪的不懈治理,我市沙化荒漠化土地明显减少,林地面积、植被盖度不断增加,全市风蚀沙化和水土流失情况得到遏制,有效地减缓了乌兰布和沙漠东侵南移的速度,保护了黄河流域的生态安全。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9.5平方米,先后跻身“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行列。

  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也让我市成为了候鸟的家园。每年春秋,大约有6科60多种、10万余只候鸟在我市迁徙过境,其中不乏黑鹳、金雕、遗鸥、绿头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湿地内其他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明显提升,候鸟迁徙已经成为我市一道亮丽风景线。”乌海龙游湾国家湿地管理局巡护队队长刘海民说。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去年10月25日,一场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推进大会暨荒漠化治理大会战在我市拉开帷幕。会上提出,将以更坚定的信心、决心、恒心推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荒漠化治理大会战,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贡献乌海力量。我市根据地区实际制定了《乌海市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实施方案(2023—2030年)》,制定了战略图,计划实施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和非沙化土地生态修复、黄河流域乌梁素海上游乌海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区周边生态修复等多个项目,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促进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水共治” 倾力守护母亲河

  乌海,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近年来,我市坚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水安全保障“五水共治”,河湖面貌持续改善。

  我市在全区率先印发了《乌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实现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双提升。配套制定了《乌海市“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从全面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农业节水增效、城镇节水降损、生态量水而行等方面细化工作措施,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2022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1.46%、14.4%。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乌海段全长105公里,为保护好穿城而过的母亲河,我市全面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河湖保护治理管理责任体系,同时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部门联动协作长效机制和全面推行河长制局际联席会议制度,设立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河长152名,设置河道警长12名。去年,各级河长累计巡河5310人次,实现了全市每一条河流都有人管,都有人护。

  强化水资源节约,通过水权转让新增用水指标,实行“预算+计划+定额”“3+”管理模式“取供用排”一体化管控,将再生水、集蓄雨水、矿井水、微咸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管理等多种模式,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效率和效益,解决指标性缺水和结构性缺水矛盾。

  加强水环境保护,严格执行停建令、禁种令,提前一年完成20户68人滩区迁建任务,734公顷禁种区域连续3年未种植高秆作物,6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Ⅲ类水质比例达100%。

  深化水生态修复,通过干支流源头治理、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实施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清淤生态试验项目,谋划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清淤及矿区生态修复一体化治理项目,有效遏制河道淘岸水蚀和淤积。

  提升水污染防治,黄河主河槽区禁用化肥农药,滩区化肥农药使用量逐年下降。黄河出境断面保持在Ⅱ类水体,全市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9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1.81%,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

  夯实水安全保障,建立水库大坝“四个责任人”、山洪灾害防御“三个责任人”防御体系,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筑牢安全度汛的应急处置铜墙铁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设巴音陶亥和乌达区农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2.5万名农区居民饮水安全问题。黄河岸线治理达到40%,水安全保障能力逐年提升。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巩固扩大“七治”成果,聚力抓实生态治理,全力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强力推进节约集约,切实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势头保持好,坚定不移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电话:0473-2999829
蒙ICP备11001578号-2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64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email:djzx9829@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