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它是继《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之后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作为黄河入蒙的第一站,一年来,我市坚决扛起黄河入蒙首站首责,依法治河、护河、兴河,把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压倒性位置,科学统筹发展与保护,深入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污染、水安全“五水”共治,全力打造深度节水型城市,一幅人、河、城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法治护航凝聚工作合力
春回大地,随着黄河开始集中调水,壮观的河湖“交汇”景象在黄河乌海湖大桥北侧徐徐铺展开来,一条黄绿相间的“飘带”,把河水与湖水分成两半,河黄湖清,泾渭分明,也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前来一睹这一壮观的景象。
每到这时,也是“最美巾帼河湖卫士”——海勃湾区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职委员吕丽和同事最忙碌的时间。
“多亏有了黄河保护法,我们执法底气更足,工作也更轻松啦。”河岸旁,吕丽向记者谈起了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涉黄生态保护案件。
有一次,吕丽和同事在巡查时发现,一家养殖场建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内,且离黄河较近,直接影响黄河水域生态环境。吕丽带领办案组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诉前检察建议。各相关部门为此召开了圆桌会议,组成专项治理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共同制定整改方案,解决了问题。
“黄河保护法明确在监督执法方面建立协作机制,同时也明确了各有关部门的牵头责任,如今,执法人员可以更好地协同守护母亲河。”吕丽介绍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中有“明令禁止”条款17处、“不得”行为条款10处、“严格”控制或限制条款16处,还有刚性约束、强制性、红线、底线、上线、准入清单、负面清单、淘汰类目录等条款。一条条“铁规矩”“硬杠杠”,为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法律依据,也让执法者底气更足。
跨部门合作持续加强,执法机制建设取得新进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正式施行后,我市坚决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回应群众诉求和呼声,让立法更有效率、更有质感、更有温度。在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的同时,我市推动河湖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建立“河长+检察长”联动协作长效机制和河长办与检察院协作配合机制。市河长办、市检察院联合开展河湖管理保护专项行动,现场下达检察建议书,清理整治“四乱”问题。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部门联动协作长效机制和全面推行河长制局际联席会议制度,检察长、警长主动出击,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开展河湖保护、联合执法、暗访等专项行动,全力为基层河长保驾护航。建立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启动水利、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五部门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加强日常巡查和线索排查,切实以法律“红线”保障河湖健康“绿线”。
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发展
乌海能源公司平沟煤矿实施矿山灌溉管网改造工程,矿井水经过无害化处理后被浇灌在绿色矿山上,减少了渣堆绿植的绿化用水支出,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内蒙古宜化化工有限公司新建中水回用项目,采用“预处理+膜处理+深度脱盐制备除盐水+二级纳滤+污泥脱水”工艺技术处理氯碱项目区和热电分厂中水,实现工业废水近零排放,水综合重复利用率达到98%;
乌海市云飞农业种养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1000亩农田年节水量达到30万吨,节水率达到30%,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实现同步提升;
乌达区乌兰淖尔镇1.25万亩农田完成节水灌溉改造工程,实施精准配水,“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海勃湾区6543亩高标准农田开工建设,节水灌溉成为农业增效助推器;
……
一项项亮眼成绩,是我市贯彻好、落实好、执行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具体实践的成果,也是我市拓展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治理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我市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大保护、大治理为契机,在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划政策体系,将实施刚性约束制度作为水资源管理工作重心,因地制宜出台引导性政策和激励约束措施,以全方位、全领域的生态保护为黄河乌海段流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铺上新底色。
在工业转型方面,我市从实际耗水大的工业行业中选择产能较大、基础条件好的企业,在取水、供水、用水、耗水、排水等环节,安排实施一批节水工艺改造和循环用水工程,大力推进工业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同时,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落实高标准定额管理、推动节水型企业和园区建设等多种举措,推进工业污水资源化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生态领域,我市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大力推广本地抗旱绿化植物,降低生态绿化人工补水量;建成全域生态节水灌溉系统,推广生态智能灌溉技术,探索建立科学的绿化用水制度,降低园林绿化耗水率。
在农业领域,我市积极探索“以工补农、以农哺工”的“合同节水+水权转让”交易模式,鼓励工业企业投资农业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提高灌区用水效率,节约的水量通过水权转让方式用于工业生产,优化了工农业水资源配置,形成“工农互促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生态之路也是发展之路。时下,我市绿色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进展顺利,产业链创新协同迈出坚定步伐,这不仅为沿黄生态廊道构建贡献力量,也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协同治理建设幸福河湖
“甘德尔河、凤凰河、龙游湾湿地等一项项工程的建设,让黄河安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过去每到汛期,都要下大力气修筑堤坝,就因为沿岸生态环境太脆弱。”曾经参与过我市2001年黄河凌汛救灾的退休老人李世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守护黄河安澜,必须用系统严密的法律、制度、标准,公平严格的立法、执法、司法保驾护航。
如今,在距离李世和家1公里左右的黄河海勃湾滨河段生态(护岸)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现场,一辆辆石料运载车来回穿梭,数辆挖掘机大臂在高空舒展,一个个铅丝石笼被抛入河畔,3.35公里的护岸工程雏形已现。项目整体完工后,将与我市已建护岸工程构成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有效提升水利枢纽下游段河岸稳定和海勃湾区滨河新区防洪安全保障能力,并对涵养岸坡土壤、保障黄河生态环境起到积极作用,实现建设安全、健康、美丽、幸福河湖的目标。
从保护一条河岸到保护一个生态系统,围绕黄河绿色廊道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我市从过去单纯的“治岸”转变为系统的“治流域”,统筹推进“五水”共治联动机制,以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为目标,以最严要求、最实招数、最硬措施落实黄河治理保护,先后实施了河段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西岸防护林等一系列重点工程,真正做活水文章、做优水生态,构建一城活水生态网,铺展了一幅湖光山色的美好画卷。
如今,我市沿黄生态廊道建设日见成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也将迎来新篇章,甘德尔生态治理区森林覆盖率实现了从0到54.6%的转变,近2000公顷的风积沙地得到有效治理,成为沿黄生态廊道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水网密布、芦苇飘荡,曾经的盐碱滩、水洼地,正逐渐成为“城市绿肺”、旅游新地标,生态社会效益日益彰显。黄河乌海段沿岸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黄河干流乌海段水质更是连续7年保持Ⅱ类,水质状况持续为优。
上一篇:美丽乌海生态环境提质行动全力推进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电话:0473-2999829
蒙ICP备11001578号-2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64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email:djzx9829@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