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驻村第一书记民情日记

海南区曙光村民小组第一书记
褚建利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6-09  

分享到:


               

2017年6月5日  雨


雨天天冷人心暖(一)


褚建利,女,1984年6月9日出生,学历本科,二级心理咨询师。2006年8月-2009年12月 海南区环卫局职工;2009年12月-2011年8月 拉僧庙镇民乐社区委员;2011年8月-2013年8月 拉僧庙镇民乐社区副主任;2013年8月-今  拉僧庙镇民乐社区主任兼曙光村民小组第一书记。

 

进入夏季,就没怎么下雨,计划在这一两天上水灌溉农田。今天一早上就下着雨,还挺大,这雨一下最近是不用灌溉了。现正值农忙季节,包户干部在做好扶贫攻坚工作时很容易因时间选择不当影响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下雨天村民都干不了农活大都在家里闲着,趁这个时间入户不仅不会影响村民生产,还能了解村民的房屋是不有漏雨情况。我联系就近的扶贫户拉僧庙镇政府的帮扶干部走访贫困户。在走访中,拉僧庙镇镇长刘金枝详细询问并查看了贫困户房屋是否漏水等情况,其中,发现贫困户杨建明、杨红梅、云留在(五保户)的家里都有不同程度的漏雨现象。杨建明家窗台上摆着桶结水,屋顶墙沿儿也不停有水滴下,帮扶干部刘金枝叮嘱贫困户,近日雨水较多,一定要远离漏水严重的地方,注意防范连电情况,确保人身安全,等大雨过后他会帮忙房屋做防水。


这次雨天走访不仅促进了干部增强服务意识和拉进群众情感而且让贫困户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及牵挂。



  雨天天冷人心暖(二)      


2017年6月5日   雨


        上个礼拜,曙光自然党支部开展“贫困户劳动力、就学、种植养殖大走访”活动,通过走访了解了村内贫困户及贫困户边缘户的动态。在走访过程中也收集了不少民情民意。俗话说,“家有千件事,先紧重要办”。其中有村民反应:“曙光自然村原北入村道路因荣乌高速的修建被断,现入村是从荣乌高速上架的高架桥进入。原北入村道路虽然断了可是从海惠公路的进口并没有阻断,很容易误导路人从这进入,如遇酒驾或夜间视线不好且是外村人不了解改路情况很有可能从这条路进入直接从荣乌高速下驶下去。”


        听了村民所反映了这一情况,我就去查看,我很认同村民所反映的情况,认为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回到村委会我将这一情况向曙光村委会领导汇报并得到处理意见,尽快联系荣乌高速排除安全隐患。可几天过去了没做任何处理,我再次找到村委会领导催促这个事,并厚着脸皮等着王主任给荣乌高速刑总打电话,并及力要求现在就处理。尽管下着大雨我们拉着荣乌高速的人去现场定下处理方案。当天下午我盯着荣乌高速就按说好的排除了安全隐患。


       我觉得作为基层干部就得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盼,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我们本身是最基层的干部不是万事缠身不能分身,对于我们可以做的事不该让群众等,要以行动给民之信心,增强民之认同感和信任感。


产业结构+      

         

2017年6月7日  晴


今天,由乌海市高海富民农业合作社投资为主体的乌海市海南区拉僧庙镇曙光自然村中草药种植基地正式在曙光自然村立牌落户。


       曙光自然村户籍人口503户、1146人,实际居住207户、568人,总耕地面积约1863.5亩。小曙光前身为五一农场,现村里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在60左右为主体,偏老龄化且社保覆盖率在95%以上。2017年曙光自然村党支部引进乌海市高海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小曙光流转近200亩农田种植黄芪推行黄芪种植,并以小曙光为中心,向周边逐步覆盖,形成支柱产业。


       曙光自然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有助于提高当地产业调整,带动农民的收入水平,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中药材的种植加工既能使广大农户直接从产业开发中得到经济收入,又可以摆脱农民就业难的困境。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版权所有
电话:0473-2991634
蒙ICP备11001578号-2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64号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乌海市海勃湾区滨河区市行政中心
邮编:016000 
email:djzx9829@126.com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