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两学一做>>课件辅导  

开 天 辟 地 的 大 事

作者:   来源:   时间:2016-06-06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启示

海南区教育局机关党支部  张平

(二〇一六年五月)

   20 世纪20 年代的中国发生了一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中国共产党诞生。毛泽东指出“: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改变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使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中摆脱出来,走向了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走向了人民的幸福和安康。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95华诞之际,让我们回首党诞生的峥嵘岁月,深刻感受她的伟大光荣,更加坚定对党领导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诞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呼唤、时代的要求,犹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1840 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时起,中国人民为了寻求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其间经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无数志士仁人苦苦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然而,这些斗争和探索却一次又一次地遭到了失败。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北京菜市口慷慨就义时曾悲壮而又无奈地感叹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这说明在近代中国,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毛泽东在总结这些教训时说,在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

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发展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客观要求,也逐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两个客观条件: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发展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中国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来的。到辛亥革命时,中国产业工人已有60 万人。到1919 年五四运动时,中国的产业工人达到200 万人左右。据不完全统计,从1870 年至1911 年,工人罢工约105 次。从1914 年起,在工人阶级集中的上海、天津、安源等地接连发生罢工事件。1918 年一年内,全国罢工达30 余次,而1919 年5 月以前就达19 次。罢工规模也不断扩大,罢工人数也日益增多。特别是1919 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在北洋政府对爱国学生进行残酷镇压的情况下,中国工人阶级挺身而出,英勇地站到这场政治运动的前列,积极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工人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大规模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表明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如果说中国工人阶级的发展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则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经历了一个较长发展过程。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学说观点介绍到中国来,最早见于1899 年用中文出版的《万国公报》。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之后。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惊醒了向西方寻求真理却屡遭失败而陷入彷徨之中的中国先进分子,使他们从苏俄那里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并开始“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先驱李大钊在1918 年发表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论述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热情讴歌了这一划时代的胜利

  二、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表明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客观条件已经具备。但两者若不结合,党还是建立不起来。工人运动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会成为一种盲目的运动;马克思主义不走向工人阶级,就形成不了强大的物质力量。在中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知识分子的这种作用,在五四运动中表现最为明显。1920 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李大钊主持了北京的纪念活动,有500 多名工人和学生参加。邓中夏专程赶到长辛店铁路工厂,向工人发表演说,散发《劳动宣言》。陈独秀深入工人群众中组织工会。1920 年五一国际劳动节,陈独秀在上海工人集会上发表演说指出“:只有做工的是台柱子,因为他们的力量才把社会撑住。”陈独秀为《新青年》的《劳动节纪念口号》写的《劳动者底觉悟》和《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两篇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热情支持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这些都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时机趋于成熟。

   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李大钊和陈独秀开始酝酿建党。1920 年4 月,共产主义国际代表魏金斯基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并经陈独秀介绍,魏金斯基很快与上海的社会主义者建立了联系。他们以《新青年》杂志社为中心,经常举行座谈会,讨论社会主义和中国社会改造等问题,于1920 年8 月发起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在上海小组的发起和联系下,从1920 年秋冬至1921 年春,北京、湖南、湖北、山东、广东以及日本东京都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紧接着,旅欧勤工俭学学生在法国巴黎也建立了共产主义组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后,更加有计划地从事工人运动,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党的一大召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 年7 月23 日举行。一大开幕日期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档案资料查证弄清楚的。在此之前,1941 年6 月30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规定“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这是因为革命战争年代,对一大的开幕日期难以查证,所以把7 月的第一天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实际上,7 月1日是党的纪念日,而不是党的诞生日

出席会议的各地代表共12 人,代表全国50 多名党员。党的一大会址在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 号是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寓所,人称“李公馆”。 会议原定由陈独秀主持,因未到会,才临时推选张国焘主持。毛泽东和周佛海担任记录,李汉俊、刘仁静担任翻译。张国焘向大会报告了会议筹备经过,并提出代表大会应当讨论和解决的各种问题,如党员发展和教育、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纪律、党的群众路线等,而首先是制定党的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马林还提出中国党目前基本上是由知识分子组成,工人成分太少,建议党要特别注意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工会组织,把工人中的积极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7 月23日的会议是一大的第一次会议,是一个开幕式,还不具有更多的实质性意义。在7 月24 日会议上,各地代表向大会报告了本地党团组织成立的经过和主要活动,以及开展工作的方法和经验起草委员会由张国焘、李达、李汉俊、董必武、刘仁静等人组成。经过两天的紧张工作,起草了党纲即《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

   在7 月27 日至29 日举行的三次会议上,代表集中讨论了起草委员会提交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 7 月30日晚,代表大会举行了第六次会,但开始便遭到法警巡查被迫取消会议。李达夫人王会悟提议,会议可以转移到她的家乡浙江嘉兴召开。7 月31日晨,代表们分批来到上海北站,为缩小目标,分成两批乘车去嘉兴。是日上午,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着重讨论了党今后的工作部署问题,比较具体地研究和安排了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各项实际工作。下午,会议讨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宣言》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信念和立场,号召中国工人阶级担负起社会革命的使命,争取自身解放。由于党处于秘密状态,成立宣言后来没有也不可能公开发表。最后,大会选举产生了党中央的领导机构,即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李达为宣传主任,张国焘为组织主任。党的一大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由此宣告诞生,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

   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启示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近90 年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和走向领导地位是历史的必然。早在1943 年5 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说得很清楚“:假使本来没有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亦必将应运而生,这是历史必然的定律。”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成为中国的领导核心,最根本的就在于她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产生及其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确立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始终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党的一大就确定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根本目的。一大代表中的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李汉俊、邓恩铭、王尽美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就集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理想信念执著追求和奋斗精神。他们当中,有的在革命战争年代英勇就义,有的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有的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有在后来脱党和叛变的。陈公博、周佛海公开投日,成为汉奸卖国贼; 张国焘投靠国民党特务机关,堕落为革命的叛徒,他们永远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一大代表由聚首上海到分道扬镳,在历史上留下了各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足迹,说明开始参加革命并非能够一直革命到底,人生的路径究竟指向何方,关键在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共产党人永恒的修身课题。


中共乌海市委组织部主办    备案:蒙ICP备05000407号    邮编:016000    电话:0473-29998

技术支持:鄂尔多斯市海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